草编工艺作为我国的一个蕴涵悠久文化底蕴的手工编织技法,其图案、选材、技法、应用,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;其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巩固,对我国民族手工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。
为了让社区居民了解到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传承的可贵,5月29日,华龄安康与育慧里社区共同开展“华龄乐”——非遗文化系列活动(草编手工艺蚱蜢),吸引了十余位社区老人前来参与。
在过去的农业社会中,生活物资比较缺乏,土地乡野就是孩子们最大的游玩空间,小朋友们的玩具通常来自大自然。对于没有编织草叶经验的人们而言,乍然看见一只草叶编成的蚱蜢,往往是感到无限惊奇。
一位大爷笑着说:“我们小时候根本没有玩具,那时候泥路边上到处都是芦苇,我和父亲在一起时,就会央求他给我编玩具。父亲随手摘一片芦苇叶,边走边做,很快就能做出一只‘蚱蜢’或‘蜻蜓’,每次拿着父亲编的玩具,小伙伴们都很羡慕我;只不过当年父亲的草编作品经常玩个两三天就散架了,保存不了多久。”这看似不起眼的草编物件,却传递着百姓们的纯朴与回忆。
草编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,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愉悦…一片青竹着翠绡,艺人手里技更高。活灵活现生妙趣,背后辛劳几能道?
华龄安康请来草编非遗传承人朱化美到育慧里社区,向老年朋友们传授手工草编蚱蜢的技艺。
朱化美,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,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、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、中国·商界文学艺术家联合会会员。她从事布艺和草编创作有20多年,创作出了一大批手工艺术精品,被誉为“当代手工布艺名家”。朱化美的布艺作品造型精巧别致,用料色泽考究,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;她的草编技艺更是一绝,草帽、斗笠、蓑衣等,可谓样样精致、件件上品,被广大民俗爱好者和相关艺术馆所收藏;草编作品《蓑衣》成为中国农业博物馆的馆藏。
朱老师介绍,“草编原材料有很多种,“草编原材料有很多种,今天咱们用的是棕榈叶。这种草叶不仅韧性足,材质也不易变化,利于保存。”老师说,别小看这不起眼的蔺草编出的物品,天然的棕榈叶特殊处理后,经过拉丝、打结等编织手法,利用结与结之间的差异,巧妙地把日常所见的物品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。
“做草编最主要的是耐心和细心,初学的时候先把步骤和方法掌握好,待熟练之后,自然而然做出来的草编物件会越来越精致。”活动现场,老师为现场居民派发棕榈叶,讲解了蚱蜢的编织手法,手把手教学,老年朋友们都戴好花镜、集中精力、认真仔细地听老师讲解,一片片叶子就在老年朋友们灵巧的手中,一抽、一折、一压、一卷、一绕……渐渐地一只只栩栩如生、绿油油的蚱蜢就出现在他们的手中,大家纷纷感叹草编手艺的神奇,拿着自己编织的蚱蜢欣喜不已,现场气氛活跃、趣味十足。
人们尊重世间万物,日出而做,日落而息,与自然同进退。正是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,使草编工艺不论从材料上还是工艺技法上都充分体现了“取之自然,用之于民”的特点。
叔叔们的手艺也非常精湛!
“我们小时候也用过草编制品,但都没有老师的作品那样细致、生动;她的草编作品将天然的纯朴演绎得淋漓尽致,让我们领略到了传统手工艺的美。回味了童年时光,留下了幸福且满满的回忆。”参加本次活动的阿姨夸赞道。
传统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,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识,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富饶的创造力,具有强大的生命力。活动结束后老年朋友们纷纷表示,希望今后多多组织类似活动,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邻里间的交流,增进了社区和谐发展。
华龄安康后续会走进更多社区,举办更多贴近老人和孩子生活与兴趣的公益活动,敬请朋友们关注。后台留言联系我们,下一站就可能来到您的身边~
©2016 华龄安康 版权所有 2016050514504564 营业执照注册号91110108MA002LWJ48
北京华龄安康控股有限责任公司/北京华龄出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农科院西路6号海清大夏A座510
管理登录 | 京ICP备19051666号 技术支持:三三诚宝